離岸風電發展全面啟動,招兵買馬加速衝刺
作者 TechNews
台灣第一座離岸風電案場於 2019 年正式商轉,這不僅代表離岸風電產業正逐漸開花結果,也象徵台灣再生能源發展邁進新的里程碑。隨著風場穩定發展、政府積極研擬 2026 年到 2035 年下一個十年的新目標,將為台灣離岸風電帶來新機遇。
隨著蘋果、Google、台積電等企業加入 RE100(再生能源倡議計畫),連帶要求供應鏈跟進,綠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舉國內半導體龍頭廠商台積電為例,台積電在 2020 年 7 月就宣布採購沃旭能源二處離岸風場共 920MW 發電量,為全球再生能源最大的企業購售電契約,凸顯綠能在台灣發展的重要性,同時奠定台灣產業打入國際供應鏈的決心。
台灣能源高度仰賴進口,能源供給超過 98% 來自國外,自產能源僅有 2%。有鑑於此,近年來台灣政府大力推動能源轉型,設下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20% 的目標。以太陽能、離岸風電為主力能源,訂定相關且明確的政策規範,期以實現能源安全與綠色經濟願景,帶動產業成長。
以政策面來說,政府矢言在 2025 年裝設 5.5GW 離岸風場,今年 6 月政府更規劃出離岸風電「下一個十年」推動方針,計劃 2026 年起至 2035 年每年釋出 1GW 容量,累計高達 10GW,有助業者投入規劃,攜手推動國內離岸風電產業發展。
如今台灣離岸風電規模已具雛形,2019 年台灣第一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「海洋風電」(Formosa1),容量共 128MW 全數完工,預計 2020 年將再新添 3 座風場,分別是位於彰化的台電離岸風電一期 110MW、雲林允能風場 348MW 以及苗栗的海能風場(Formosa2)378MW。
離岸風電發展已陸續帶動國內外大量投資,同時政府也積極建立本土離岸風電供應鏈,逐步推動台灣能源產業轉型。離岸風場是由風機、水下基礎設備、海底電纜與海船點線面一一串起,建置範圍從關鍵次系統到零組件開發,涵蓋相當廣泛,台灣可藉由引進國外開發經驗協助台灣本土廠商技術發展,打造離岸風電亞太出口中心,打進國際市場。
然而,不論是前期的基礎建設工程、風機建置,抑或是後期風場維運,這些都是台灣面臨的產業挑戰;歐洲地區與台灣的地理環境條件差異,國內特殊的颱風與地震因素考驗外商風電經驗移植成效。唯有因地制宜規劃相關政策機制以及技術突破,方能協助離岸風電產業建置並穩定發展。
同時,對於多數台灣廠商而言,離岸風電產業仍是相對陌生的領域,台灣缺乏風電相關人才與技術,要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,尋找合適的國外合作對象一同開發案場、切入離岸風電領域,最後在契約內如期如質完成建置,這也是台灣廠商所面臨的課題之一。
此外,離岸風場開發須依循建置規模投入足量資金,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元,專案融資、保險成為產業重要考量。在台灣離岸風電學習曲線尚未成熟的情況下,本土廠商也需要熟知台灣的融資環境,並以認證與檢測提高廠商自身技術、執行力的可信度,又或是顧問從台灣取得經驗,協助設定符合亞太地區的國際認證與規範。
離岸風電供應鏈在台投資額上看兆元,除了國內市場,未來也有機會以亞洲風電基地之姿將技術輸出國外。目前台灣離岸風電市場正起步,未來尚需藉助國外有經驗的團隊,逐步建立離岸風電生態圈。
為促進再生能源產業交流合作與技術升級,SEMI 與外貿協會攜手於 10 月 14 到 16 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辦全台規模最大的綠能產業展會──「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(Energy Taiwan)」,一同探索包含風能在內的再生能源產業趨勢脈動與前瞻商機。
展間除了「台灣國際風力能源展」,同時設有「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」及「台灣國際智慧儲能應用展」,針對風電議題更舉辦「離岸風電人才培育暨水下科技趨勢」、「離岸風電產業高峰」兩大論壇,預計可吸引上萬名產業人士前來。別錯過全台最專業完整的綠色能源產官學研交流平台,馬上參展報名,更多展覽活動詳情,請至官網查詢。即刻報名 Energy Taiwan 論壇,請至活動頁面查詢,早鳥優惠只到 9 月 30 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