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 2030 年,全球電動車廢棄電池可滿足所有儲能系統需求
發佈日期: 2020 年 11 月 11 日 17:45 | 作者: daisychuang | 分類: 產業資訊
鋰離子電池或許可以說無所不在,小至智慧型手機、筆記型電腦到電動車、電池儲能系統,隨著使用量與日俱增,之後會不會出現原材料供不應求的問題?
因應全球暖化與產業綠化,電動車與再生能源崛起,全球的用電與汽車產業都正悄悄改變中,不過無論是電動車還是綠能所搭配的儲能系統都需要「電池」,未來電池是否夠用,對此,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最近的報告指出,電動車退役的鋰離子電池,最快可以在 2030 年滿足全球的儲能需求。
目前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國、南韓與日本,85% 電池集中在亞洲,報告指出,未來鋰和鈷金屬嚴重供應風險將會衝擊電池製造產業鏈,並影響當地經濟。因此若要避免未來可能的供應短缺,報告認為要更重視「電池回收」這一部分,無論從電池中回收關鍵原物料,還有將二次電池「重生」,都是循環供應鏈的重要一環。
跟手機一樣,用久了也需要換電池,而通常電動車開了 5-8 年後,電池容量大約會剩下 80%,報告指出,預計 2021 年到 2030 年全球的廢棄電動車電池會重達 1,285 萬噸,重量相當於 1,285 座巴黎鐵塔。而在這期間,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電池需求,2030 年鋰金屬的需求是 2018 年的 29.7 倍、短短十年間就開採全球 30% 的鈷金屬、約開採 1,035 萬噸鋰、鈷、鎳和錳。
報告認為,如果將汰換下來的電動車電池通通用在儲能系統,就不大需要煩惱儲能系統的電池夠不夠用了,這些電動車電池可以滿足 2030 年全球所有儲能需求,按容量來看約 368GWh。從環保跟經濟面向來看,也可以省一筆錢,2021 年到 2030 年之間,比起製造那麼多的新電池,重新再利用可以減少製造所需的 6,334 萬噸的碳排放量。
該報告也對中國提出「建言」,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資深專案經理 Ada Kong 表示,中國國家政策指出,在減排行動中,電動車是重要的一環,但也要考慮到電動車製造業的高排放,如何處理廢棄電池更攸關幾十億美元、幾十億噸二氧化碳的問題。
未來廢棄電池也能應用 5G 設備、資料中心與儲能系統,避免高消費與廢棄影響氣候變遷與資源開採。Kong 表示,對於製造商來說,回收再利用也是企業減碳的責任之一。為了讓電動車成為永續解決方案,電池製造商與汽車公司也要負擔循環經濟與社會則設,政府也要在背後推一把。
(合作媒體:科技新報。首圖來源:Flickr/massmatt CC BY 2.0)